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财经

公摊面积要“取消”?如何补偿已经买房的人?答案来了

买房,是件让人既兴奋又头疼的大事。兴奋的是终于要有自己的窝了,头疼的是,公摊太大,房子真正能用的面积“缩水”了。辛辛苦苦攒钱买了套130平的房子,结果实际使用面积只有100平,空间狭小压抑。最扎心的是,交物业费、暖气费还得按照130平算。说到公摊,网友们不淡定了,都说这公摊太坑人。网友@杠铃:拿到房子后瞬间不想住了,一层俩户还搞了两个电梯,150平只剩110,这离谱的公摊,多花了几十万,更扎心的是物业费4600/年,集中供暖公摊面积也要计算取暖费。网友@智秀的家:花了小百万买了40平的公摊,140平的房子套内才100平,白白多花一百万房费,关键物业费也要按公摊面积交,每个月500多,停车费200多,住不起根本住不起。但最近,说是要取消公摊面积,很多人都关注起了这个话题。这对购房者来说,无疑是个好消息,觉得花的冤枉钱终于要有说法了。但大家伙随即一想:取消公摊后,我原来买房交的钱还能要回来吗?提起公摊面积,很多人都恨得牙痒痒。花高价买的房子,为啥连电梯间、大堂、甚至花坛都算在我的账上?更离谱的是,这“公摊面积”到底怎么算,全靠开发商一张嘴。开发商说:小区公共区域的建设与维护,还有设施的正常运作,都是每个住户生活必需的,这些钱就得业主分摊,不然谁出?但业主一算账发现,买套100万的房子,其中35万是花在公摊面积上,心里不膈应才怪。为什么会有公摊?很多人说公摊面积是最邪恶的发明,是李嘉诚搞出来的,但其实,不是李嘉诚。其背景是:早年香港卖房都是一栋一栋的卖,所以不存在公摊面积,但能买得起整栋楼房的人少,霍英东把每户拆出来卖,提出公共契约,让每一户承担一些公摊面积和公共区域的责任,这样老百姓才能买得起房。初衷其实是想办好事,为了大家有房住,结果,后面就发展成了开发商的“捞钱神器”。你再看看国外,人家根本没这套说辞,英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这些地方,买房就是按套内面积算,住多大就买多大。咱们这边倒好,公摊面积成了“薛定谔的面积”,谁也说不清到底怎么算。公摊面积要“凉凉”?终于,公摊面积的问题被顶上了热搜,住建部也坐不住了。近期发布的新住宅项目规范明确指出:未来商品房交易或将按套内面积计算。这一下,不少城市开始行动了,比如:广东肇庆在2024年5月1号直接规定,以后,所有商品房都将按套内面积卖。长沙、深圳、珠海等地则表示:把阳台、飘窗等面积从建筑面积中划出去,这样住户实际能用的面积就变多了。不过,这还只是“开头曲”,真正的全面取消公摊面积,还得一步步来。那些已经买了房的人怎么办?新房子按套内面积卖了,那已经买了房子的人有没有补偿呢?国家的回答很简单: 没有!根据合同法的规定,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,新政策是无法追溯的,意思就是,过去的“糊涂账”,咱只能认栽,钱是拿不回来了。不过,也不是一点好消息都没有:取消公摊后,未来的物业费、暖气费等将按实际使用面积计算,以前按建筑面积交费,那叫一个心疼,动辄多出几十平,现在总算公平点了。虽然钱退不回来,但未来能省下来一部分开支,也算是一种“补偿”了。取消公摊面积的背后取消公摊面积,对购房者是件大好事,但开发商就有得哭了。①卖房子,少了一个“套路”过去,开发商可以通过“放大建筑面积”的方式,提高售价。现在按套内面积卖,购房者就再不必为被虚假夸大的公摊买单了。②房子单价会变得更高公共区域的建设费用还是得有人出,取消公摊面积后,开发商可能会转而提高单价,把这部分成本分摊到房价里,也就是说,房子可能会变得更贵。③二手房怎么办?如果羊毛出在羊身上,那倒相安无事,假如房价不变的话,这不活活把二手房搞惨了。本来卖的100平房子,2万一平,是200万,公摊20%,现在取消公摊,按照室内面积买卖,还照2万一平,也就能卖个160万【活活亏了40万】,什么都没干?净亏40万。取消公摊面积后,购房者要注意什么?未来,取消公摊面积可能成为大趋势,但购房者有两点需要注意:①新房价格可能会上涨虽然看起来买房更“实在”了,但公共区的成本总得有人承担,房价可能会因此水涨船高。②买二手房要慎重如果打算买二手房的,记得留意公摊面积的比例,公摊比例过高的小区,未来的转手难度会更大,谨慎入手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